在国家的层面讲道德的力量,听起来有些迂腐,但是,我们考察一下那些真正比较成功的大国,就会发现,他们的成功,就是依靠道德的力量。
按照强化税收、规范收费的原则,继续推进费改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完善财产税制度。在注意处理好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其他经济管理权限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税制结构不尽合理,地方税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迫切需要通过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以解决。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提高基金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二、十二五时期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建议》提出,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对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充分发挥消费税促进节能减排和引导理性消费的作用。
各级政府的收入划分和支出责任总体保持相对稳定。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为什么说60年看就慢?上世纪50年代台湾地区、韩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我们差不多,但现在教育普及程度比我们高。
所谓全球失衡,要害是极少数最发达国家利用占据经济金融制高点的有利条件,获得了近乎无限的支配地位。所有国家都可以发展富有自己特色的农业和矿业,而且大都能找到各自合适的市场和买家。《财经》:关于投资、消费,你好像有个比率的推算估计,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及专家的研究成果不同。十年前还以地方负责为主。
我们的好大学、好医院都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城市里面。中国有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投资方面的浪费,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的各种建设比重太大,原来搞工业项目,现在主要搞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市场扭曲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形成资源浪费和闲置。这里面有经济规律,产业就业是跟着城市规模走的,越大的城市越容易找到工作赚钱,说得通俗些,做买卖的人多,捡破烂的地方还多呢。由此可见,中国既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也是一个主要依赖内需增长的国家。现在特别担心教育方面的改革能不能有实质性推进,解决应试教育遗留的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无论是实体经济领域还是货币经济领域,总想抵制这种转型。另外,全国城市规划和建设随意性很大,相当一大部分GDP靠拆迁。制定经济刺激计划,说要搞投资项目,大家都欢迎,说要搞社保医保,可能就有很多人反对,传统思想中就有重资产、重物质的影响,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根深蒂固,将互为依赖的两个方面对立起来,用过去的话说,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政府职能的双重化给公共治理带来难度和挑战,而最关键的是政府职能再定位以及政府自身的转型。
现在终于在几个城市进行了城乡统筹改革试点,把工业集中起来,这样成本低,管理方便,可以更好地兼顾多个方面。中国的高投资率与高消费增长率紧密相关。
第三,经常账户顺差国家千差万别,并不能说明其经济实力,从最落后的资源输出国到新兴工业体,从德日这类老牌制造业大国到瑞士瑞典这类创造性强国,都拥有较大顺差。危机前很久,传统支柱产业就显露出衰落的趋势,应当说,美国的经济转型还是比较成功的,上世纪90年代GDP以2%-3%的速度稳定增长。
如何看待建筑业呢?郭树清:你说得很对,住房和建筑业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最主要的缓冲领域,也是包袱最重的行业。土地制度要开正门,堵旁门。农用不断被通过非正式途径转变为非农用。从理论上、法律上说,国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如果具体融合到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那么这种关系就更为清晰,也不会产生垄断收益归谁所有的质疑了。1993年我第一次去台湾,谈到政府官员的腐败,台湾朋友说,最大的贪腐是把政府规划泄露给自己的亲友,让他们早得信息,去将来修路要通过的乡村买地,等待以后漫天要价。这种马路反复修,房屋不断拆迁等创造的增加值,都要计入建筑业,计入GDP,但实际财富和国民福利并没有增加。
另一方面,公共服务,该政府做的,又不到位,市场监管也不到位,社会管理也不到位。第四,综合竞争力越强的国家,从国际金融市场借的钱越多。
1985年3月至1988年2月任中国社科院马列所助理研究员,同时在职攻读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其间赴英国牛津大学作访问研究。第四,从科技教育上看,最近英国泰晤士报评比,世界最好的200所大学里美国有72家,英国29家,德国14家,中国大陆只有6家,加上香港台湾也只有14家。
美国的500强,过去都以制造业和工业为主,而现在基本转向服务业为主,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原本是典型的设备制造企业,现在已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业企业,转向研究设计、提供解决方案,硬件完全委托他人生产加工。瑞典和瑞士的外债也很高,因为它们的金融体系吸收了大量海外资产,但是净负债不多。
许多事实清楚地表明,这次金融危机其实是最发达国家实体经济转型的一个调整,即更进一步从原来的传统支柱产业撤出来。假定人民币从现在开始升值一倍,但中国工人工资仍然只是美国的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如果产品和技术一样,单就生产成本和价格,美国仍没有竞争力。而所谓人性贪婪、监管不力、创新过度等等说法,虽不无一定道理,但显然不是主要原因。进入专题: 经济改革 。
就是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消费增长,一个经济体系持续的高速发展是不可实现的,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都是无法形成的。铁矿石和主要金属40%左右由中国消耗。
不过我以为,这其实并不重要。第四,公共卫生和医疗制度广受诟病。
这位集官产学于一身的银行家预测:下一个30年的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动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更受制于人力资本、知识财富和生态环境等新的增长条件,与之相联的社会关系十分广泛,因此,未来内容广泛的社会变革将取代狭义的经济改革而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主要动力。2001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水泥和玻璃大约50%由中国消耗。我们的规划、政策引导也不够,一些地方,农民让土房变砖房、砖房变楼房、楼房变更大的楼房,但是由于过度分散,没有配套设施,许多就建在稻田里,现在又开始拆毁、迁建和集中。二是各国所面临的特定的经济转型与差异性。最后,生态环境极不乐观。
但各国的历史及我们自己的经验早已证明,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离开土地是永远离开,只要你给他留地,他就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地,但他能回去吗?退一步讲,他能回去,他的子女能回去吗?回不去的。将来的经济增长一定要靠人才,靠知识积累和知识挖掘。
而且中国的企业都是依靠市场规模和客户数量,几乎没有依靠技术创新等独特优势在业内领先的。一方面政府主导性太强,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却盲目自发,这两者如何解释,即主导性强的政府怎么会出现城市化的盲目自发?郭树清:我说的盲目自发是指城市化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和规划没有跟上,不主动不积极,长期以来落后于实际经济需要。
第四,主要经济体共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住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顶: 275踩: 9
评论专区